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介绍跆拳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动作;简要介绍跆拳道攻防对抗基本技能和实战意识。通过该课程教学,学生应当:了解跆拳道的发展历史及练习跆拳道的意义,熟练掌握跆拳道的基本动作,掌握跆拳道的基本品势,初步具备跆拳道攻防实战意识,掌握跆拳道的竞赛规则,将“礼仪”意识生活、学习、工作化,进而激发人顽强意志、吃苦耐劳、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的精神,磨练人的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培养人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
教学模块 | 教学单元及知识点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课时数 |
模块一 基本理论 | 跆拳道基本知识:发展历史、精神内涵、练习跆拳道的基本要求 | 跆拳道的精神内涵;练习跆拳道的基本要求 | 2 |
模块二 跆拳道的基本动作 | 跆拳道的基本动作:横踢腿、下劈腿、后踢腿、后旋踢、转身横踢 | 横踢腿、下劈腿、后踢腿、后旋踢、转身横踢 | 12 |
模块三 跆拳道的品势 | 跆拳道的品势:太极一章、太极二章 | 太极一章、太极二章 | 10 |
模块四 跆拳道实战 | 攻防训练、条件实战 | 攻防训练、条件实战 | 10 |
合计课时数 | 34 |
二、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共34课时,主要分为以下模块: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跆拳道》课程教学内容多、对抗性强、危险性大,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分班教学,每名教师针对25-30名学生开展教学训练。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力量和全身协调能力综合发展的格斗项目,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力量,力量素质与其他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直接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力量素质也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因此,力量素质是跆拳道运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渐展开教学,避免太容易或太困难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教学中采用讲解示范、体验、练习、抗压练习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训练中,运用变换练习的方法,通过交换角色,使所有学生承担施救与被救角色,进行体验,考核中也采用互换角色的方式进行。
四、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
考核采取平时成绩与课堂考核成绩综合评定的方法进行,在教学训练中进行单项考核,做到以考促练,实现跆拳道课程教学既定目标,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按照学院教学规程,学生成绩按照平时成绩(20%)和课堂考核成绩(80%)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均按100分制评定。平时成绩由考勤和课堂表现组成,课堂表现评定的主要依据是训练形态。
课堂考核内容为:跆拳道基本动作40分、品势30分、实战意识30分。
五、适用教材
《跆拳道》,刘卫军,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陈骊珠:浅谈传统跆拳道在教学中的道与技,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邱郁、王伯余:中国传统文化与跆拳道,福建体育科技2006年第6期;
3.朱桂兰、王建清:武术中“德”与跆拳道中“道”之比较,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年;
4.张向辉、刘伟、魏晓宁:跆拳道与儒家文化,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