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
教 师 姓 名 | 肖金军 | 授课班级 | 授课形式 | 讲授 | |
授 课 日 期 | 2018年 月 日 第 周 | 授课时数 | 2 | ||
授课章节名称 | 第十三讲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对集体行为的理论梳理,了解基本概念、特征和理论发展;同时,对社会运动的兴起给予其理论解释;并寻找相应的有效社会控制。 | ||||
教学重点或 教 学 难 点 | 教学重点:集体行为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社会运动的理论解释。 | ||||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 |||||
使用教具或手段 | 讲解,案例分析、讨论 | ||||
课 外 作 业 | |||||
课 后 体 会 |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第十三讲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社会秩序就是指社会运行的协调性。 广义的社会秩序就是指社会有机体或宏观社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其内部各个方面或各个子系统相对平衡、稳定和协调的状态。 狭义的社会秩序是指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有序状态,也就是说社会成员在社会互动中遵从和维护共同的社会规范,保持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进行正常有序的社会活动。 社会张力,就是指社会系统在运行和变迁过程中由于结构失调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冲动力 第一节 集体行为的内涵 一、什么是集体行为 集体行为由英文 collective behavior 翻译而来, 我国有的学者也译作“聚合行为”、“集合行为”、“集群行为”、“群动”等,基本的含义是指某种无组织、无计划、一哄而起、临时性、面对面的群众的乌合行为。 二、集体行为的特征 三、集体行为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社会运动 一、社会运动的类型 二、社会运动发生的理论 第三节 集体行为的控制 对集体行为的控制,是指管理机构、正式组织开展积极工作,预防集体行为产生,或在产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破坏性而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活动,它分为预防、预警和控制三个环节。 一、社会预防 二、社会预警 三、社会控制 |
注:此表填写时应以两节课为一教学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