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课我们在讨论《警务战术》课程发展沿革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伤亡高发的问题。本次课,用4课时,讲述警察执法意识和理念,各2课时。
不正确的行动时在不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导致的,或者说没有思想指导的本能主导下导致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执法是一项专业素养要求很高的活动。
首先我们来看下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关系。
成功的行动与正确的指导思想的关系。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列宁《怎么办》1902?普列汉诺夫1883《普列汗诺夫哲学著作选读》第一卷P98
革命的行动需要革命的理论指导,没有那次成功的革命行动不是在正确的革命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也没有那次错误的思想的革命思指导革命的行动取得胜利的。
思想:idea concept philosophy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意识脑区其实没有思维能力,真正的思维都发生在潜意识的诸脑区中,我们所感知到的思维,其实是潜意识将其思维呈现于意识脑区的结果。一种更一般的定义将意识视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运动,可以反映(映射)真实世界以及非实有意识自身的运动,可以正确映射真实和意识本身规律,也可不正确或歪曲反映。一般意识需要真实物质媒介才能对真实和意识本身产生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下警察战术意识和执法理念在现场处置中的作用。看视频后思考:如果你是现场执法的警察,你后面要采取的行动。
警察执法行动,要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进行,思维决定现场处置成效,意识和理念决定执法结果。
首先安全、其次有效、再次身心愉悦。
一、警察战术与军事战术
1、警务战术是一种微观战术
规模小,对象人数有限,“而且警察在后援力量与装备上具有无可比拟的绝对优势,那么警察查缉战术应该并且也能够追求不付出伤亡代价的效果。”
2、警务战术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和弹性
警务查缉行动具有一定的或然性,导致其被动性,即更强的应变性,在执行中表现出相当的弹性,也就导致警务战术行动的类型会迅速转换。战术行动的目的在于防止、遏制、阻断武力冲突,在前期的处置阶段是一种准战术,具有武力冲突的可能转化现实时,才表现为真正意义的战术。军事战术则表现为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完成预期的战术目标
3、警务战术受军事和法律双重规范的制约
警务战术要符合军事战术规律;警务战术的目标是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依法查核、缉拿对象,对对象没有任意处置的权利,要在保护犯罪嫌疑人人身安全的基础上执法;只有在特定的情形下才能将对象击伤或击毙。
4、警务战术的设计具有内在的独立性
军事战术有时是彼此孤立的,绝大部分时候是相互联系的,牺牲局部,顾全大局的的战略决策几乎在每个战役中都会发生。
警务战术在设计上就具有内在的独立性,基本上不受其他查缉行动的牵连与制约,其战术目标就是低能高效的取得查缉行动的成功。在这个意义上,更加应该强调安全第一,进程第二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