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化方法
现场痕迹物证有的可以直接观察提取,有的痕迹是潜在的,需要采用科学技术方法加以显现,一般情况下立体痕迹具有可见性,平面潜在痕迹如潜在手印、赤足足迹等则需要加以显现观察。
潜在手印、潜在赤足迹的成分是汗液,汗液(sweat)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由于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知觉发汗。此时发汗区域分布广,全身各部位皮肤,尤以前额、颈部、躯干前后、腰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最多;其次为颈、躯干侧面及四肢大部分;再次为股内侧面及腋下;最少是手掌和足。精神紧张亦引起发汗,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觉蒸发约600~700毫升水。全身的汗腺每天可排汗500-1000毫升。
人体皮肤有三种汗腺,第一种腺体分泌的物质就是纯汗液(E)汗,主要含有水、氨基酸、尿素、乳酸、金属离子等,人体手掌、脚掌皮肤表面分布的汗腺就是第一种腺体;第二种腺体分泌的物质是皮脂汗(S汗),主要含有脂肪酸、甘油酯等脂类物质和一些烃类,第二种腺体主要分布在人体面部的额头、鼻部附近;第三种腺体分泌的物质主要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离子等,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腋窝处等。遗留在犯罪现场最多的汗潜手印物质都是第一种腺体和第二种腺体分泌的物质的混合物。所以物理显影液可以显现普通汗液手印和(S)汗手印,不能显现纯汗液(E )汗手印。
皮肤中的小汗腺的汗液中含有99.0~99.5%的水,以及0.5~1.0%的无机盐与有机物质。
无机盐主要为氯化钠,其他还包括氯、钠、钾、钙、磷、镁、铁、碘、铜和锰等元素。
汗液中的有机成分包括氮元素、诸如尿素氮有机代谢废物、肌酸氮、氨基酸氮、肌酸酐等,还有葡萄糖、乳酸和丙酮酸等等。
皮肤中的大汗腺分泌弱碱性物质和脂质类以及分泌浓稠液含铁多,且含有蛋白质成分(氨),故容易散发出酸腐的气味。分泌物是一种带有荧光的奶状蛋白液体,还含有细胞碎屑。由于含有脂褐素,颗粒呈现黄色、褐色和棕色。如被细菌感染,尿素本身没有气味,但作为有机物,是细菌的好营养,被细菌分解后汗液会产生异味。pH值4.2~7.5。各种成分的含量,随人的年龄、性别、种族、居住地区、职业状况、食物构成、气候环境、心理状态等原因不同而有差异。
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显现原理。按潜在手印、潜在赤足迹显现原理进行分类:物理显现法、化学显现法、物化显现法、光学显现法等。
物理显现法是利用物质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吸附力、粘附力等,选择与手印物质具有较强粘合力,且与承受客体具有明显色差的物质,通过喷撒、刷现、熏染、镀膜、照射等,使无色潜在手印变成可见的手印。如粉末显现法、烟熏法、各种光源照射法等。
化学显现法是利用形成手印的物质与某种化学试剂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生成肉眼可见的物质或荧光物质,达到显现潜在手印的效果。
物化显现法是利用某些元素或化学试剂与手印物质产生物化作用,生成肉眼可见的物质,从而显现出手印的方法。
光学显现法是利用各种波长的光线照射手印及其遗留物质,并通过一定的配光技术,来发现潜在手印进而将手印拍照记录下来的方法。
显现现场手印等痕迹应本着先无损、后有损,先选用对痕迹物质破坏小的方法后选用对痕迹物质破坏大的方法的原则。并且不能污染需要
先显前观察。对疑有手印、赤足迹的客体表面,不作任何处理,利用各种光源进行观察,以便发现手印。运用各种光学检验法进行观察。
然后综合运用常规显现方法。若显前观察没有效果或效果不理想,然后观察判断手印赤足迹的形成物质,依据形成物质选用最佳显现方案;若无法判断手印、赤足迹的形成物质,再运用常规显现方法,通常显现的步骤依次为碘熏法、粉末法、荧光法、化学法、“502”胶熏染法、真空镀膜法。
最后进行二次光致荧光检验。若通过前面的显现处理潜在手印仍无效果时,应直接或经染色后置于多波段光源、强紫外观察系统下观察,激发手印物质产生不同的荧光,达到显现手印效果。经真空镀膜显现的手印反差弱或镀膜过厚时,用蓝光灯为光源,选择黄、橙色滤光片观察,可增强显现效果。